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表明,大型工业企业、商业机构、政府机构和其他社团的职员餐饮、大中小学的学生餐以及交通运输、公共写字楼、会展饮食供应和社会送餐等,已成为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些市场都有个共同特点,即其客户消费不是以店堂为主,是以团体形式,以上门服务为主,餐饮企业在食品的制作和销售上也都以批量形式进行,通过竞标、比较和谈判获得饮食专营权,企业事实上处于垄断经营地位,极易形成规模经营,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团体供餐或团体膳食的,简称团餐。
由庞大的工作餐需求带热的“团餐”市场大企业、机关单位食堂外包,作为餐饮市场一个炙手可热的金元宝,已经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。与此同时,当前团餐行业行政干预强烈、缺乏完善的市场游戏规则等种种弊端,也日益浮出水面。
业内专家指出,中国团餐市场机会巨大,只有完善交易规则、硬性准入制度和竞标理性监理,才能推动团餐真正社会化、市场化、企业化。
回顾中国团体膳食走过的历程,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:
1、80年代前,我国有条件的事业单位、机关团体、各类企业均以“大食堂”的形式为职工提供午餐。 做法是,安排几十名全民所有制员工主持食堂工作,厨房设备简单老化,就餐场所装修简陋,厨师未受过专业训练,清洁水平低,菜品以
大锅饭为主,餐单变化少而且不讲究营养构成。
2、80年代至90年代,除了延续社会“大食堂”模式以外,从家里带饭的现象一度普及,相当一部分人从家里带饭到单位,有些单位为此还专门配备了热饭的简单设备,并配专人为带饭员工提供加热服务。90年代初,有些餐饮企业拓展外卖业务,专门送餐的公司也应运而生。卫生条件差,价格低廉的
盒饭风靡各大城市。与此同时,各大企业、公司把原来为解决员工用餐的暗补、明补变成直接发钱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工用餐的困难,但就餐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。
3、90年代中,随着商务写字楼的大量崛起及发达国家、发达地区先进
团膳理念的导入,中国团膳有了革命性的改变。团膳不但不再成为困扰管理者和员工的问题,而且成为商务写字楼配套功能及提高租售率的重要手段,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。
4、90年代末,随着公司企业膳食改革、高校团体膳食改革、机关事业单位团体膳食改革的提出,团膳社会化、市场化、企业化已成为主旋律,专业团餐公司应运而生,团餐市场开始成型。
5、21世纪,中国团餐的发展是人们始料不及的,其发展的突破口是独资公司、合资公司团膳的示范效应,接着是上市公司、中资公司团体膳食的社会化。 随着企业、事业、机关、团体、高校、中学、小学……团体膳食的“三化”,中国团膳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。